大唐的榮光來源于中華像海一樣深厚的文化,而大唐的威嚴則是無數將領和戰士用鐵與血堆砌成的高山。
本文要講述的人物,正是太宗高宗兩朝的名將薛仁貴。
他的一生堪稱傳奇:早年郁郁不得志,中年投身軍旅后迅速名聲大噪;身為大唐的悍將,一輩子立過大功,也下過大獄;邊疆的異族蠻夷聽聞他的到來無不膽戰心驚,而朝堂之上也有官吏彈劾他的罪跡。
他一輩子起起伏伏,經歷之復雜讓人嘆為觀止,盡管后世對他毀譽參半,但依然難掩其英雄魅力。
公元614年,薛仁貴出生在山西的一個農民之家,薛家也算是沒落寒門,他祖上還是隋朝的大官,但造化弄人,隋末唐初天下大亂,薛家沒幾代人就成了貧寒的農戶。
好在寒門亦有壯志,薛仁貴雖然當了農民,但依然堅持祖輩尚武的傳統,數十年磨煉武藝,練得一手出神入化的方天畫戟。
在公元645年,唐太宗李世民親征高麗,薛仁貴進入軍隊,以一把長戟,一身白袍在萬軍從中殺進殺出,甚至還單槍匹馬闖入敵軍陣中營救被包圍的郎將,從而一戰成名。
薛仁貴的軍旅生涯長達三十多年,他有過大敗西北蠻夷侵略者,封狼居胥的高光時刻,也有兵敗大非川,慘遭滑鐵盧的恥辱。
其最有名的戰績,莫過于在迎戰回鶻的戰役中三箭定天山,大破九姓鐵勒,徹底摧毀了回鶻鐵勒各部族對外戰爭的潛力,為大唐贏得了幾十年的和平,但他被后人批判最嚴重的黑點也是緣于此次戰役。
九姓鐵勒是一個統稱,指的是蒙古高原以北的眾多境外蠻族部落,太宗李世民在的時候,鐵勒還與大唐交好,自從大唐和鐵勒都換了領袖之后,鐵勒就開始單方面敵視大唐。
公元661年,天山一戰爆發,大唐軍隊和鐵勒軍隊互相對峙,雙方都不敢輕舉妄動,在互相試探之時,鐵勒派出十名勇士來挑釁大唐,要和唐軍領袖決斗。
薛仁貴身為唐軍副將,以一敵十,根據《舊唐書》記載,薛仁貴「發三矢,射殺三人,自余一時下馬請降…」。唐軍士氣大振,鐵勒軍隊兵敗如山倒,最終死傷無數。
天山之戰結束后,九姓鐵勒的降兵有13萬人之多,這些俘虜對大唐來說是一個很大的麻煩,且不說想要養活這些俘虜每天消耗的糧草補給是一個多麼驚人的數字,萬一俘虜里有賊心不死的人鼓動暴亂,后果會不堪設想。為了斬草除根以絕后患,薛仁貴居然把13萬鐵勒戰俘全都活埋了。
古代沒什麼人道主義和《日內瓦公約》,何況中原漢人經歷了魏晉南北朝五胡亂華的百年侵襲,險些滅亡,對異族蠻夷早已恨之入骨,薛仁貴為把九姓鐵勒的十幾萬青壯年戰俘全部坑殺,雖然非常殘忍,但打仗自古就是慈不掌兵,因此也難說是非對錯。
《舊唐書》記載「九姓從此衰弱,不復更為邊患」,從這方面來看,薛仁貴的行為確實是為大唐徹底清掃了回鶻人的威脅,但也讓大唐蒙上了殘忍嗜殺的惡名。
沒過幾天,邊疆的九姓鐵勒殘余各部族都知曉了薛仁貴坑殺俘虜的惡名,寧可逃亡也不投降。
唐軍為了追擊這些敵人,派出了一萬多騎兵,結果軍隊在追擊敵人時深入荒野,不僅沒找到敵軍,而且也糧草消耗殆盡。
返回的途中,士兵們為了不餓死居然殺死戰友搶奪食物,甚至吃戰友的尸體,混亂之下,一萬多大軍非戰斗減員極其嚴重。
這個消息傳到京師,滿朝文武為之又驚又怒,很多大臣當即上書唐高宗,要彈劾薛仁貴,治他的死罪。
首先,薛仁貴擅自處置敵軍俘虜而沒有請示皇帝,這是欺君;其次,薛仁貴殺俘,導致本來已經投降的鐵勒殘余害怕被處死而逃走,間接導致追擊殘軍的一萬多騎兵幾乎全軍覆沒,這也是他的責任;
最后,薛仁貴在打仗的時候沒恪守軍紀,不但縱容自己率領的軍隊肆意劫掠邊境各族平民的財物,甚至還允許下屬搶奪侮辱鐵勒人的妻子女兒。
而薛仁貴身為主將不但沒有以身作則從嚴治軍,居然還毫無道德的把下屬搶來的女人當做自己的小妾,里面甚至有一位是鐵勒人的公主。
薛仁貴用各種手段威逼利誘,強迫公主嫁給他,鐵勒是戰敗方,公主為了保全鐵勒各族平民的安危,只能心甘情愿的屈服于薛仁貴。
就這,薛仁貴還不滿足,竟然敢收受鐵勒殘軍的賄賂,身為將領,收受異族敵軍的賄賂,往小了說,這是腐敗,往大了說這簡直就是叛國通敵!
最后,唐高宗李治還是赦免了薛仁貴的罪,一是李治當時的政治根基還不穩固,仍然需要安撫權臣悍將,二是薛仁貴確實此戰勞苦功高,不賞則罷,再要懲罰就顯得鳥盡弓藏了。
就這樣,薛仁貴躲過牢獄之災,也躲過了功高震主,後來還帶領大唐軍隊征服了高麗,剿滅了突厥,打了一輩子仗,建立了無數功績,直到公元683年才以70歲的古稀高齡去世。
唐太宗親征高麗,班師回朝的時候,對薛仁貴說,「大唐的老將們現在都衰老得不能出征了,朕能得到你這種驍勇善戰的年輕將才,這比征服遼東更讓朕欣喜。」
由此可見,薛仁貴戎馬一生,他的歷史使命就是在隋末唐初跟隨李世民打天下的功臣將領消逝后,接替為大唐而戰的責任。
未獲許可,不得轉載。 如有侵權,檢舉並承擔法律責任。
代表者: 土屋千冬
郵便番号:114-0001
住所:東京都北区東十条3丁目16番4号
資本金:2,000,000円
設立日:2023年03月07日